“问绩于民”能否听到“原声”?
- 时间:2008-06-01 23:29
年终考核的日子,很多部门就要为报数据、摆成绩、写报告忙得不可开交。而在上海市一些基层政府,“考核办”却忙着与市民函电来往,调查询问普通市民对职能部门的工作是不是满意。在上海杨浦区,面向市民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占到绩效考核30%的权重。因此,“各部门现在都很在乎来自群众的声音”。(2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
可以说政府部门“开门考核”,不失为一种值得提倡的考核办法。而作为一个普通市民,如果没有亲身“答卷”的经历,笔者也会对杨浦区“考核办”“问绩于民”的做法大声喝彩。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问绩于民”,实在不容人乐观。
笔者曾亲眼从报纸上看过一则图片新闻:一位交通督察,站在大街上手拿纸与笔,请过往司机给值勤的“交警”打分,我虽不知道司机的判分多少,但我可以断定评分不会太低。倘使司机判分低,那就是违心。因为交警平时工作再怎么不好,但当着督察的面,也要有所收敛。而如果判分高,虽很实在,却不能代表司机对交警平时工作的认可。此外,笔者还经常作为当事人,给主管部门的领导在“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中打钩。若问选择了哪一条。其实不说大家也心知肚明。因为除非自己不打算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干。否则,除了选择“很满意”则别无选择。不是本人溜须拍马,而是本人虽天性不怕官,但天生怕“管”。
也许考核办通过函电向群众调查了解职能部门的工作如何,可以避免与群众面对面的接触,可以便于群众大胆地说,而且从中或许也能听到群众一些真切的声音。但又有谁能保证考核办的领导不向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透露信息?何况考核办领导与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有直接的隶属关系,难免不常有往来。即使考核办领导对了解过程“守口如瓶”,但最终要公布所了解的情况,而一旦“分数”公布出来,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能对自己说三 道四的人排查个一二。
干部工作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笔者在此无意否定杨浦区考核办“问绩于民”的工作方法,因为无论怎么说“问绩于民”也算得上一种创新,其目的是希望听到群众真实的声音。我也相信在考核总结工作中,“百姓的承认比统计数字更重要”。但最为关键的是在总结考核中要给群众真情表达的机会,唯有如此才能使“问绩于民”达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来源:红网
作者:严高歌
日期:2007-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