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首先要反阳光腐败
- 时间:2008-06-01 10:11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官员的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普便.纵观腐败的产生和发展,其现象和过程可划分为三个类:
一类是黑色腐败.在解放前夕,毛泽东就英明地预见到我们的干部队伍可能会出现的腐败,从而提出了加强共产党的思想建设,警惕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问题。他提醒全党要警惕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的情绪的滋长、警惕资产阶级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要求全党同志务必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52年2月,毛泽东又亲自下令处决了贪污腐化分子刘青山、张子善,这教育了整整一代共产党人,党的正确路线保证了党的队伍的纯洁.改革开放开始后,一小部分官员要搞腐败,是小心翼翼的,他们自知自己的行为见不得人,党和人民群众不会饶恕他们,他们只能在黑暗里搞.这期间,腐败分子所有的腐败行为,都是隐蔽的,黑色的.
二是灰色腐败.腐败问题刚一出现,立即引起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警惕.但是,我们却没有采取及时的有效措施,我们一方面宣布以后再不搞运动了,客观上对搞腐败的官员起了鼓励作用.另一方面,为了追求所谓的稳定,又取消了大字报、禁止工人罢工等,限制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力。针对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的忧虑,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又提出腐败不可避免论,为腐败分子搞腐败提供了理论根据,对腐败现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腐败现象开始蔓延,步步升级,并且慢慢浮出水面。例如公款大吃大喝,请客送礼,收受红包,公费旅游等腐败行为,逐步公开化,人们对此类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逐渐习惯,官场上的一些潜规则代替了政治原则。这类灰色腐败的出现,使腐败变成了法人腐败,群体腐败。
三是阳光腐败,也可叫白色腐败。广大群众对党和国家的前途越来越担忧,对腐败分子越来越痛恨,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揭发和斗争,然而他们的正义行为都被以各种借口受到打击和压制。随着所谓改革的进展,官员的权力越来越大,受到的监督和制约又越来越弱,于是腐败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腐败分子把他们的行为拿到了阳光下,努力把他们的行为合法化。这里有两个过程,一是把工人赶下岗,而同时把公务员的工资超大幅度提高,完全脱离了我国经济的实际水平。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的财政支出,比重最大的是行政管理费,其次是经济建设费,而直接民生领域的文教、科学、卫生、社会保障支出所占比重最小。从1982年到2005年,文教、科学、卫生、社会保障支出只增长36倍,而行政管理费则大幅攀升了76倍。再不妨比较一下一些国家的行政管理费(或曰公务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德国(1998年)2.7%;埃及(1997年)3.1%;英国(1999年)4.2%;韩国(1997年)5.1%;泰国(2000年)5.2%;印度(2000年)6.3%;加拿大(2000年)7.1%;俄罗斯(2000年)7.6%;美国(2000年)9.9%;中华人民共和国(2000年)25.7%。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我们的公务支出确实太高,公务支出的增幅也高得惊人。从世界许多国家来看,行政公务开支占预算的比例一般在2%—14%左右,但我国政府预算内行政公务开支2005年已经达到约19%的比例,2007年预算内比例虽然有所调整,但改观不大。其实,我国的行政管理费(或曰公务支出)比重之大、增幅之高,早已不是新闻,在前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表示:我国行政管理经费增长之快,行政成本之高,已经达到世界少有的地步。任玉岭调研还发现,有不少地方财政收入几千万元时是“吃饭财政”(够发工资和吃饭),当财政收入达几亿元时仍然是“吃饭财政”,许多百姓期待的事还是做不成。更为严重的是混乱的公务员名目繁多的各类补贴,1993年公务员薪资制度改革时,为使收入分配适应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国家提出建立“地区津贴制度”,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制定自身的“津补贴”。但国家未出台统一政策。在此背景下,地方公务员的津贴补贴名目逐渐失序,甚至婚丧嫁娶也在其列。专门研究过中国公务员薪酬问题的复旦大学博士孙琳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各地擅自发放的名目达到300多项。 “不规范的背后是部门利益膨胀失控的现实。”孙琳说,“各部门竞相利用手中的权力取得财政预算外资金。”一是各种各样的行政收费项目,主要集中在公安、建设、工商、房管、教育等所谓“肥差”部门;二是下属实体上缴收益。它们在其主管部门的“势力范围”内享受着优先甚至垄断所得的暴利,以上交管理费、承包金及年终机关福利的形式汇入部门账户,成为公务员隐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公务员的各类补贴,还美其名称为阳光补贴,什么阳光补贴,地地道道的阳光腐败.老百姓之所以质疑公务员的收入,公务考试之所以连年持续高温,不仅仅在于公务员是“铁饭碗”,有名目繁多的福利、待遇,更在于其公开收入已高达普通企事业单位职工的数倍.与此同时,企业高管特别是央企高管的工资涨到了天文数字,千百工人多年用血汗创造的财富,被他们个人巨量吞噬.
阳光腐败是路线腐败,政策腐败,政府腐败,官员整体腐败。高薪没有养廉,而是养出了一窝子贪污犯。至此,一个资产阶级高薪特权阶层完全形成,老百姓的心一下子凉到了底.
腐败是当前社会臭恶现象的根源,我们的许多事情做不好,归根到底是由官员的腐败造成的.惩治腐败必须首先惩治阳光腐败,建成一个廉洁奉公的政府官员队伍,然后才有可能做好其他的事.
当前,我们高兴的看到,上海等地的公务员正经历着一场力度空前的收入调整“风暴”,酝酿了多时的新一轮公务员工资改革,已经铺开。但老百姓期望的不是“调薪风暴”,而是实实在在来一场“减薪风暴”, 削平普通职工与公务员的收入的“峰谷”,彻底铲除阳光腐败。我们的政府应该做到:1、把公务员的工资和收入拿到阳光下晒一晒,然后以工人和农民的收入为参照,把公务员的工资降到一个合适的水平。如果只晒不降,那实质上只不过是不同行业、地区公务员之间利益的一次重新分配,虽然阳光了,那仍然是阳光腐败。2、裁汰冗员,让一部分公务员下岗,提高效率,遏止不合理的行政消费,亦是当务之急。惟有如此,公众才会对调整公务员薪酬的良苦用心,表示理解,保持心平气和,甚至示以掌声。
作为规则的制定者、权力的拥有者,一旦“革薪”风暴革到自己的头上,其痛苦可想而知。上述要求,我们的政府能做到吗?我看:难!
对“官僚制”颇有研究的美国学者安东尼·唐斯认为,在官员若干动机和目标中,权力居首位,紧接着就是金钱收入,然后才是声望、便利、安全、忠诚等。自利是人的普遍本能,利用手中的权力敛财以自肥,是作为公务人员的人最容易犯的过失,因此公务人员的权力不仅需要来自另外一极的权力来制衡,而且必须接受来自公民的权利制约。真心依靠群众的监察,我们的官员队伍才能保持廉洁。
让群众来监督,我们的官员会这样吗?
来源:乌有之乡
2008-04-29
作者:yanhe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