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之年更应加快畅通各种利益表诉渠道
- 时间:2009-03-05 08:49
2009年将是公认的“危机年”,这不但可以从我们身处的现实感觉得到,也可以从高层领导人不同场合的讲话、学者智库的报告、国内外各新闻媒体的报道中看得出。2009年不但内有各种积聚已久的矛盾随时可能爆发,外有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不断冲击,而且又正逢一系列所谓的“敏感日”。 能及时意识到我们正身处危机或即将面临更大危机,总归是值得欣慰的好事——我们终于不用再生活在饿殍遍地了皇帝却还问“何不食肉糜”的时代,也不用再生活在明明饿死了几千万却还在吹嘘“亩产十万斤”“人民公社好”、明明全国陷入动荡却还在歌颂“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的不堪回首的时代,我们身处的也已不再是面临惨烈地震却自信依靠“战无不胜的XXX思想”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而拒绝一切外援的时代。但是,该如何认识“危机”,如何正确应对“危机”,特别是“危机年”如何应对源源不断、处处显现的各种利益诉求,我们当前所表现出的某些陈旧落后的思维惯性与制度惯性,却不能不让人忧虑。
要说这场经济危机,几乎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受到冲击,有些国家受到冲击比我们更甚,但是为什么只有中国最为担心社会“不稳定”?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长期以来,过于强调表面的“稳定”,不恰当地压抑各种原本正当合理的利益诉求,以致矛盾得不到及时疏解而不断积聚,终至将要爆发的临界点。
所以,要平安度过这场危机,我们必须也只能及时加快畅通各种利益的表达诉求渠道,而不是相反。具体地讲,它主要应该包括:
一、受损害忍屈辱的底层民众伸张正义的利益诉求。勿庸讳言,由于我们近年来的改革基本上只重经改不重政改,“一条腿走路”,底层民众一直缺少维护自身权益的政治权力,切身合法利益受到随意侵犯的事情屡屡发生。强行征地、强行拆迁、不计后果污染周边民众赖以生存的环境等等肆意侵害底层民众利益的事件几乎各地都有,每天都有。而由于“稳定压倒一切”,更由于权利与权力的不对等,发生这类事情时,本应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有关部门往往又站在强势利益一方。时至今日,这类矛盾的聚积已到了非有效疏解不可的时候了。
二、普通民众要求及早兑现庄严的宪法与法律承诺的合情合理合法的诉求。应该说,我们现行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的规定,丝毫不亚于世界其他绝大多数国家。宪法和法律应是整个社会的最高行事规则,但是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法律常常受到随意阉割。在我们一些人眼里,让某一部分人掌握超乎法律的权力,被看作是“执政能力”、“政治优势”, 而如果要提“以民主与法制解决问题”,则会被视作软弱,视作不要党的领导。这虽也能取得一时之功,事实上却伤害法律尊严和执政公信力,更成了权力侵害权利的根源所在。很多底层人士也已经认识到,自己各种保障匮乏、就业无着,根本原因在于各种政治权利的缺失。因此,民众不断要求及早兑现宪法与法律规定的权利,要求兑现执政党曾经作过的对历史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三、一部分人群要求偿还历史欠债的利益诉求。众所周知,几十年来,由于治国理念的失误,我们留下了诸多历史欠债。类似的历史欠债各国各地区也都有,从德国的法西斯侵略、美国的种族歧视到台湾的二二八创伤。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应该勇于承认所有的历史欠债,并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补偿。事实证明,这样做并不会造成社会分裂,损害国家声誉,影响国家崛起。而从其他国家与地区的成功经验看,只有开放这一部分人的利益诉求,通过充分的公开的利益博弈,才会达到合理解决、弥补创伤、凝聚共识的目的。除非采用类似于纳粹的灭绝某一人群的极端手段,否则,无理粗暴压制只会继续损害政府公信力,严重损害国家形象,只会积聚更多矛盾。
四、民众希望能充分、自由、公开地探讨国家和民族未来正确走向的合理要求。人类历史一再证明,没有谁可以垄断真理,没有谁可以垄断对人类未来的解释。我们未来的社会将演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怎样才能演变得更好,人人都可以探索研究。让民众公开自由充分地探讨,比起让少数人决定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从来都要科学合理。不难想象,当年不容置疑搞“大跃进”、搞“无产阶级专政之下的继续革命”的时候,如果能允许人们公开讨论,充分批评,我们将可以减少多少代价,避免多少弯路!历史的教训如此深刻!这应该为我们今后探讨国家民族未来走向时所谨记。
在面临这么多的正当合理的利益诉求的情境下,我们本应该更加畅通现有体制之内的各种渠道,但遗憾的是,出于体制惯性,也出于某些人的思维惯性,更出于某些人保护自身既得特权的需要,我们很多时候看到的却是,我们某些地方更多的是沿用惯常的“严防死控”老办法,而各种原本就不大畅通的渠道有继续被收缩、堵死的倾向:我们不但看到各级各地“两会”的戒备森严、拒民门外、“严格”限制并控制议题,更不时看到各地对主动参选人大代表者的“劝诫”、设堵乃至拘押;不但看到山西某地出台文件要“严厉打击进京上访”, 更看到山东某地把上访人员送入精神病院;不但看到地震灾民合理呼吁被人为压制,更看到某地规定律师不得代理毒奶粉受害者的案件;不但看到某些正常评论的文章随意被删,更看到某些正常的网站随意被关;不但看到面对明明白白的矛盾的视而不见,更看到对各种“呼吁”的迟钝麻木、不屑回复;不但看到层出不穷的野蛮截访,更看到到处存在的非法关押、无理由逮捕……
或许有人会认为,当前危机时刻、“敏感”时期,大家应该都先“以大局为重”,暂且忍耐,危机过后再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罢。这话虽有一定道理,其实也是经不得推敲的。要说“以大局为重”,最该首先做到的是强势阶层,他们最应该首先大幅度消减“三公” 、停止挥霍用以保障民生,首先立即停止对弱势群体的肆意侵害以疏解民怨,首先廉洁勤政奉公守法、公开政务公开财产以树公信,养老金改革也首先“从我做起”以树榜样。要知道,这对强势群体来说很多时候不过是减少一些奢华享受,而对弱势群体来说,往往就关系到生存与活路啊!但这些要求,单靠现有体制,即使通知发得再多,口号喊得再响,看来也效果甚微。——严峻的现实已经一再证明,让一部分人天然地“代表”其他所有人的权利而不用定期授权、不用监督制约以避免“社会动荡”、“减少”社会运行成本,那只不过是一个动听的神话、一厢情愿的空想!既然如此,那就说明,仍然只有充分的利益博弈才能保障弱势群体利益,才能促进社会公平,也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何况,即使捱过了今年,明年那些矛盾与问题造成的危机难道就会自动消失而不会愈演愈烈?并且,古今中外历史都证明,大多数的积极变革都是在危机与压力之下取得的。——非常赞同俞可平先生的“经济危机也是政治发展重大契机”的最新表述。——而显在的危机过后,体制的惰性往往回复如初,固有的矛盾则不得不寻找另外的出泄口,社会最终落入“治”“乱”循环,这在专制传统浓厚的国家尤其如此。特别是中国历史表明,在不存在严峻的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往往是哪怕丁点的政治改革都不被容许。
还应该看到的是,很多人坚持在现有体制之内表达利益诉求,都体现了当前绝大多数民众还是认同现有的体制与秩序的,对现有体制和秩序的改良还是充满期待或抱有希望的。如果连这最后的希望都予以漠视、堵压,那最后剩下的恐怕就只有绝地反抗了——那是谁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当然,加快开放各种诉求渠道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冲击,正如一位广受尊敬的革命老人指出的那样:“考虑到中国国情,前进步子太猛,党和国家尚无此承受能力。”这一点是也不难在目前的中国达成基本共识的,但是,即便如此,对于今后的“步子”该怎样迈,怎样尽量迈得又快又稳,党和国家可以有多大的承受能力,也应该并且只能通过公开讨论、通过各种利益的充分表诉才能达成更广更深更扎实的共识!公共政策的走向,付之公论永远比让少数人关门拍板要科学!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作者:林明理
200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