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讽刺已成过去,春晚离百姓便更远
- 时间:2010-02-20 10:34
以相声小品为代表的语言类节目一直是央视春晚的重头戏,但是近几年相声已经被小品同化了,小品又被央视和谐化了,富有批判意识的小品演员不是被彻底封杀就是被彻底和谐,十几亿人观看的央视春晚已经很难看到讽刺类的相声和小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以冯巩“咱村的事”为代表的“高大全”式的和谐相声剧,人们再也看不到赵本山的“三鞭子”、牛群的“领导冒号”了,这些小品的冷嘲热讽显然与春晚“和谐”的主题背道而驰,故而才有了陈佩斯朱时茂的黯然离去和小沈阳之流的“粉墨登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成语用在陈佩斯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春晚的“一碗面条”让陈小二红遍了大江南北,但是陈佩斯起诉央晚的一纸诉状也让自己被彻底封杀,最终落魄到连儿子学费都交不起。央视的封杀让陈佩斯和朱时茂黯然离去,经典的《主角与配角》也与春晚诀别,留给观众的也只有对经典的回忆了。没有陈小二的春晚,观众看到的只是本山大叔的孤独。
昔日的春晚曾经给过观众很多惊喜,黄宏的《招聘》、《超生游击队》,牛群的《领导冒号》,赵本山的《拜年》、《今天明天后天》,侯耀文的《打扑克》这些作品敢于针砭时弊,敢于批判公款吃喝、贪污腐败等社会现象,同时又对重男轻女、喝酒办事等错误观念起到纠正引导的作用,既娱乐了群众,又达到了教育人民的目的,可谓毕其功于一役。
和谐社会提出后,就有一些导演为了阿谀谄媚迎合领导就对春晚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文革”。从“最差先生”到“咱村的事儿,一代相声名家竟然沦落到“相声不相声,小品不小品的”程度,真可谓相声界里他演小品最好,小品圈里他说相声最棒。曾经锋芒毕露的“三鞭子”老赵也沦落到拿范伟和小沈阳开涮的程度了,有感于“官场扯蛋文化”的牛大叔变得越来越乖巧了,又傻又彪的“范德彪”被涮得差不多了,就拿不男不女的小沈阳开刀,这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就成了本山大叔小品中的“包袱”,当这些老实憨厚的“彪哥”们被老赵耍得团团转的时候,人们开怀大笑的正是自己的悲剧。
郭德纲有句名言,“我和中国曲协有个约定,他们负责品味,我负责搞笑 先搞笑吧,不搞笑就太搞笑了”。提起郭德纲,中国相声界的大腕都会嗤之以鼻,认为这个人太过低俗毁了相声的名声。我并不懂相声,但是冯巩曾说过:“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说学逗唱”。可如今的春晚相声日益小品化,还美其名曰“相声剧”,演出来的节目既不搞笑又不深刻,大多都像《公交协奏曲》一样生编乱造的“主旋律”作品。“主旋律”作品本身并没有错,但从头到尾的主旋律让春晚变得过于单调,所有的曲艺节目都在歌功颂德,这样的春晚更像是政府工作年度报告会,或者是新闻联播春节特别节目。
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而是一个能很好的处理矛盾的社会。喜气的春晚歌颂一下祖国的壮美也是题中之义,但是过多过滥的歌颂只会令人生厌。具有讽刺意味的小品并不会破坏祥和的节日气氛,相反在让观众捧腹大笑的时候还可以发人深省。央视春晚既然是人民的晚会,就应该让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
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实,央视的春晚也可以作为执政者的一面“明镜”,兼容并包的春晚才会更加和谐。
来源:中新网
201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