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10,我们该期待什么

时间:2010-01-11 09:36

 

 

   2009走了,2010来了。在新的一年之始,上至国家政府下至平民百姓都表达了对新的一年的期待。 
  胡锦涛总书记的新年贺词虽然很短,但代表国家发出的“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甚是振奋人心;马英九的新年贺词尽管很长,其中“我们的改革是证明我们有能力形塑新的愿景,并落实人民的期待与希望,不断向前迈进”也很催人奋进。
   在经历了悲喜交加的2009之后,来自高层的声音或许并不能够引起我们的多大兴趣,相反我们更多听到的是公民们发出的感慨与期待。有人期待民生要改善,希望中国的农民每一天都能过上简单而有尊严的生活,依靠自己劳动的双手就能创造这样免于匮乏和恐惧的生活。有人期待民主要提高,疾呼对于自由民主这一时代诉求,我们的政府实在不能再含糊再吞吐下去了,要为了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前进!也有人在2009年个人思想盘点中指出,既然选定了方向,就要风雨兼程,2010年,我将以公民姿态继续写下去。所有的期待都那么的真诚和令人感动。从这些期待声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公民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所有的这些期待,都源于过去的那一年发生的那些事儿给我们带来的希望与企盼。2009年,除了新中国成立60年给我们带来的喜悦和西方对“中国模式”的热捧让中华儿女多少有点扬眉吐气,以及新医改、户籍制度改革、新农合等民生等领域释放出的些许民意让人们感到一丝的暖意之外,更多的是那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事带给人们的阴影。除了金融海啸的阴霾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伤痛之外,那些本不该发生的触目惊心的往事或许才是真正引发我们思考的根源。所有这些,都使得我们对于2010充满着新的期待。
一、民生:要生存,也要尊严
   民生是一个社会的头等大事。然而,2009年的一些事多多少少给民生带来了一些伤痛。
   暂且不说国进民退是不是一个伪命题,暂且不管煤老板是否是无辜的弱势权利,但山西煤矿国有化确实让人痛心,因为这场国有化运动运动根本没有解决矿难对工人们生命权的威胁。在山西宣布国进民退的同时,河南平顶山又发生了矿难,几个月后黑龙江又发生了鹤岗矿难。频发的矿难不仅使我们加深了对国进民退的质疑,更重要的是加深了我们对工人生命权得不到保障的悲叹。被遗忘在繁荣角落的中国工人们的生命权如此轻薄,那么谁还愿做中国工人?
    不仅仅是频发的矿难,2009年接二连三的血铅事件以及前几天又爆出的血铅事件等这一系列带血的GDP造成的悲剧不仅拷问着政府的发展模式,更重要的是引发了人们对于保障生存权的渴望。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了,在这60年里,我们的确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如果生存权得不到保障,那我们还谈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谈什么精神文明大发展大繁荣,谈什么以人为本呢?在一个连生命权都无法保障的社会里,还求其他什么发展权等更高的权力呢?因此,2010年,我们期待每个人的生存权得到保障。我们期待每个人的生存权都应得到保障。
   生存权是民生的第一要义。但民生绝不止于生存权! 
   2009年我们见证了为维护尊严而敢于舍弃生命的一个个悲壮场面。被“钓鱼执法”的孙中界断指表清白,开胸验肺民工惨胜的非常维权悲剧等等,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如果不是邓玉娇的人格尊严受到了侮辱,邓玉娇为何手刃侵害者,而且民众也因何为邓玉娇鸣不平?
然而,以“开胸验肺”揭穿谎言痛何以堪?但愿这种悲惨的维权方式不会再发生,即使开胸验肺,这一刀也应该砍在执法者身上。2010年,希望我们每个人不仅生存着,也要有尊严的活着。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期待。
二、民主:要公开,更要参与
   2009年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做出了许多可喜的进步。广州网上晒账本引发的政府信息公开热潮尽管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毕竟是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在全国率先做出了表率,让人们看到了政府透明的些许希望。番禺公投彰显了公民的积极参与获得了政府承认的合法性,让我们看到了公民参与的强大力量。
然而,2009年也有很多使我们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曾几何时,每每遇到群体事件,总是被官方贴上“不明真相”的标签。然而,当石首事件演变为大规模的冲突时,官方才意识到要客观把握群体性事件中的合理诉求。石首事件给政府上了信息公开很好的一课。如果群体性事件中少用“不明真相”,避免石首事件也许很简单。
    石首事件反应的不仅仅是信息公开,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政府如何应对已经崛起了的网络公民社会的潜在参与要求。在石首事件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网络的力量已经从虚拟走向现实,政府如何面对“麦克风时代”,成为公民参与意识给政府提出的课题。

   2009年,网络公民社会的形成还成就了“躲猫猫”的流行。不管是云南躲猫猫,还是体制躲猫猫,但都注定一场无法躲猫猫的战役已经打响。还有南京的周久耕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叹为观止的“网络反腐”画卷,由此而掀起的网民反腐热情更是持续高涨,让我们见证了一个新的公民群体——“网络公民”的崛起。
    总之, 2009更清晰地见证了公民参与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而正是方兴未艾的公民参与体现了中国公民精神的不断成长。日益高涨的公民参与意识借助无孔不入的互联网,已经形成一个虚拟的公民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们不仅要求有知情权,要求政府做到信息公开,而且要求积极参与到政府决策中来。这使得我们在2010年有了新的期待。
  

    然而,最近又有一篇文章,说是中央将收紧网络管理。其中指出,公安部提出,将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加强网上管控,将网警力量向县级公安机关延伸,将网上巡控触角向QQ群、微博客等管理薄弱空间延伸,提高网上发现、侦查、控制和处置能力……。但愿这种从紧的网络管理政策目的只在于打击隐蔽性犯罪组织和遏制消极网络影响,否则网络公民社会的参与将会受到威胁。但愿2010年,我们会看到一个更强大的网络公民社会的产生,到时候,你、我以及大家都能民主的参与进来。

 

 

                                                        来源:红网

                                                          2010-01-11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