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白领和蓝领的阶层划分不科学

时间:2009-06-19 10:40

 

 

   《理论动态》第1816期(5月30日出版)刊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严书翰的文章指出,对西方政界学界关于“白领阶层”和“蓝领阶层”这两个时髦的观点,有必要加以剖析。

    文章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半个多世纪,由于西方国家发生了科技革命和资本主义上层建筑自我调节能力的增强,使西方国家社会的阶级和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越来越多脱离直接生产岗位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和第三产业人员。西方国家称这些人员为“白领阶层”或“白领阶级”。而从事直接生产或体力劳动的工人则越来越少。在西方国家这样的人员占从业人员不到5%。西方国家称这些人员为“蓝领阶层”或“蓝领阶级”。应该说这两个概念是一种形象的提法,但不是科学概念。

    文章指出,只要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加以分析,就会发现这两个概念不仅欠缺科学性,而且还挑战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因为西方一些政要和学者热衷于使用的“白领阶层”这种提法,实际上把从事脑力劳动、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的人员剥离出工人阶级的队伍。这样在他们看来,在西方国家真正算得上是工人的就只是“蓝领阶层”了,而且他们认为“蓝领阶层”将越来越少并且最终要被“消灭”。这里有两点要引起我们注意:一是他们这种阶级或阶层划分法是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层相结合的科学划分法相悖的。二是他们这种提法是把产业工人摆在终将被历史淘汰的“一小撮人”的位置。因此,这个概念从学术研究上看,是不科学的。从实践上看,如果将它们引入国内则有弊无利。

 

 

 

                                                     

                                                   来源:报刊文摘

                                                     2009-06-17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