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新世界、四种新关系:理解全球经济新架构
- 时间:2009-04-03 08:44
全虚拟国家和半虚拟国家间会争夺主导权。中国最大的机遇,是维护好在亚洲的正当利益
受访人:王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
拯救金融危机的分歧
南方周末:金融危机到现在,各国政府都还在继续推出解困措施。美国与欧盟的意见,似乎一直存在分歧?
王建:美英的经济生态是一样的,他们的利益诉求一致。但欧洲大陆的利益还包括怎么保证产业资本的利润,跟美国不一样。所以,欧盟是想建立新秩序,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而不是要放出那么多货币。美国和欧洲争,那是老大和老二在较力。中国还是老三。
南方周末:中国也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提振内需的措施。而且,还有“充足的弹药”,还应该要避免一些什么误区才能真正化“危”为“机”?
王建:中国要避免四个误区,一是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判断仍偏于乐观,认为最严重的冲击已经过去;二是对物价形势的判断偏于乐观,当通胀再次抬头时又转回宏观收紧的轨道;三是为保出口而让人民币贬值,导致国际资本大规模外流;四是没看到全球金融风暴深化给中国提供的机会。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确是一次非常大的机会。但是,要想把握这个机会,还应该看得长远一点,深一点。这样才能理解各国的利益所在,从而更清楚究竟怎么做才最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对当下世界各主要国家所形成的全球经济架构,我有个“一二三四理论”,可以看得比较清楚。
中美相互依赖:一块新利润,两个新流程
南方周末:“一二三四理论”指什么?怎么理解各国的利益取向呢?
王建:今天的世界已如此不同,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组织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的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都是物质资本主义,现在到了虚拟资本主义阶段。研究虚拟资本主义时代的问题,就需要新的理论框架了。我把它叫“一二三四理论”:一块新利润,两个新流程,三个新世界,四种新关系。
首先是,在国际交换中,产生了一块新利润。沃尔玛采购中国生产的产品,一双鞋五块钱,到美国要卖120美元;一个鼠标两美元,到美国卖40美元。国际毒品走私,在金三角采购海洛因两千美元一公斤,到美国卖20万美元,大概增值几十倍到一百倍。可是现在,在国际交换中,普通商品就有几十倍的利润。不管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利润理论,还是西方经济学的利润理论,都解释不了它的来源。
南方周末:中国的劳动力、土地、环境等各种生产成本都非常低,而且处于制造业的低端。以如此庞大的体量,加入国际经济的大循环,所以冲击到原来的利益格局?
王建:有人说是垄断利润,资本主义经济有二百年的历史,到19世纪末期就已经进入垄断阶段,那时为什么没有这个利润?有人说是品牌无形资产的利润,耐克鞋1950年代就有了,打了很多年的品牌,怎么在美国生产时就没有这个利润,到中国来就有这个利润?这个利润的产生,颠覆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逻辑,包括次贷危机的产生,都可以追溯到这块利润上来,是它使整个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虚拟经济时代。
这块新利润是怎么产生的?我的解释就是新全球化。冷战结束,开启了全球化的一个崭新时代。
二战后最大变化是,美欧国家跨越大西洋,展开了制造业内部零部件的产业分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则仍然维持战前初级产品与制成品交换的格局。
冷战开始后,发达国家把发展中国家排斥在工业化过程外,在逐步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要素价格越涨越高,发展中国家却近似于原地踏步。五十多年里,这两个不同的分工体系,造成了两种不同的价格体系,其生产要素价格非常不一样。冷战结束,打开了这个越筑越高的堤坝的闸门。
结果就是,发达国家的产业资本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移,这个价格体系生产的产品和那个价格体系的产品的品质、技术含量完全一样,耗费的物资资源也一样,但成本差得非常多。几十倍要素价格的差异,导致发达国家的产业资本不可抑制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南方周末:这造成了中美两国经济一种“刀刃上的平衡”,次贷危机对这种危险的平衡状态敲了一记重重的警钟。这种相互依赖,是否已经到了做根本调整的时候?
王建:调整与否,如何调整,还是取决于对这个虚拟资本主义阶段的理解和判断。
在一段时间内,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是共赢的。发达国家的重心从生产领域转向虚拟领域,开始生产金融产品,然后拿这些金融产品换取我们的物质产品。
过去,发展中国家或者殖民地国家拿到钱就消费掉,买人家的物质产品,这只有一个流程。现在,中国对美国出口,有巨大的贸易逆差,拿了美元以后,买美国的国债,钱回到美国,美国又进口中国的产品,中国拿到美元以后,又买美国的国债。这是两个流程,而且这两个流程高度相关,不断放大,于是就诞生了全球经济的新框架,发达国家逆差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顺差越来越大。发达国家从过去的过剩型经济变成了不足型经济,美国整个物质产品的40%需要进口。
所以,世界逐步进入到虚拟资本主义阶段,这是世界资本主义的新发展阶段,其根本标志就是虚拟资本占据了资本的主导地位,例如,目前全球每年的货币交易额高达700万亿美元以上,而其中只有1%与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有关。全球每年的金融商品交易高达2000万亿美元,也是全球每年物质产品总产出的100倍。在物质资本主义时代,产业资本占据主要地位,因此资本主义世界的运行规模和发展要求都是反映着产业资本的诉求,所以马克思有“产业资本居高”理论。但是到了虚拟资本主义时代,产业资本退居到次要的地位,资本主义世界的运动规律就被虚拟资本的诉求所支配了,由此就引起了传统资本主义运行规律一系列的根本改变。看不到这一点,我们就无法深入了解当今世界所发生的事情。
三个新世界,四种新关系:美欧争夺主导权
南方周末:这两个新流程,意味着世界进入了虚拟资本主义阶段,它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变化?美国、欧盟与金砖四国等发展中国家将是一种什么关系?
王建:它们使当代世界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国家。
毛泽东过去把世界划为三个世界,美苏两霸、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这三个世界是一个立体的结构。现在世界进入虚拟资本主义阶段,按照虚拟化的程度,把主要的资本主义和发展中国家排在一条线上,三个新世界就出现了:第一是基本虚拟化的美国、英国;然后是日本、德国,还有法国和西班牙等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最后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没有虚拟化的、还在相当于传统资本主义阶段的金砖四国等发展中国家。
第一世界,全虚拟,第二世界,半虚拟,第三世界,未虚拟。三个新世界,产生了四种新关系。
一是全虚拟世界和半虚拟世界之间的关系。美国这样的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虚拟化经济利益,要通过币值的坚挺,保证资产的诱惑力,让发展中国家愿意跟他做交换。半虚拟国家迟早要走入全虚拟化过程。法国就非常明显,2008年的贸易赤字是500亿欧元,财政赤字1000亿欧元,大概占GDP的5%,法国已经撑不住了。他们要把欧元扶起来,要和美国争主导权,全虚拟和半虚拟世界之间最大的关系是竞争,因为他们的趋势是朝向虚拟发展,只是速度不同。在这个过程当中,全虚拟和半虚拟之间,就有一个争夺货币主导权的过程,美欧之间为了争夺主导权,就会产生日益严重的利益分歧,乃至爆发战争。
在半虚拟国家和未虚拟国家之间,是物质产品的竞争关系。美国的制造业占GDP比重只有13%,但欧盟现在有25%,虚拟化的程度慢了一半。欧盟有很多产品出口,和亚洲国家产生竞争。
全虚拟国家和未虚拟国家之间,如美国和中国是互相拉近的关系,因为我们需要其资本市场来保值增值,美国需要我们的钱支持其消费,支持它的货币和资本市场的稳定。所以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论中美战略性接近”。
最后一种关系,是在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正把过去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拷贝过来,即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和工业制成品而进口资源。
这就是我所描述的一二三四新理论,在这个全新框架下看今天的世界,就看得很明白。
美国将全力捍卫美国经济
南方周末:在这个框架下,世界被分成了三种力量。这三种力量中,美国现在还是最强大的国家,其经济地位似乎不会受到根本影响?
王建:美国现在面临着一场大危机,金融市场的垮台堵住了消费渠道,美国的制造产业面临着需求危机,三大汽车公司已经陷入了很大的困难。过去有个国内消费市场,另外,可以从金融市场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和资源,一个是票据、股票、债券能够发出去。再一个,实体产业通过参加虚拟经济的盛宴,也获得了很大的利润。通用公司金融子公司,资产占全公司3%,实现利润80%。现在金融市场通道一堵,债券发不出去,以前的债主又找上门来,过去输血的来源现在变成了抽血的来源,怎么能够过下去?所以接下来一定是美国的实体产业倒闭的高潮。连金融经济都救不过来,实体经济更不想救,金融经济毕竟还有全球竞争力,实体经济没有全球竞争力,没法救。
美国上市公司80%是非金融类企业,这批企业一旦倒了,反向冲击美国的资本市场,上半年美元、美国资本市场可能深度崩溃。美国有全球最大的经济实力,绝对不会看着自己的经济倒下去。
但现在看,奥巴马是个坎儿。他是民选的民主党总统,这样的人站在老百姓一边说话,要维护美国的物质产业,保老百姓的饭碗。而且他要尽快从伊拉克撤军,这样,美国在欧洲搞事,美元和欧元争霸的气势就不可能了,这样一个总统是不被美国的金融大佬们所喜欢的。
经济垮了,社会要发生动荡,这不是小事。不把注意力向外转移,美国也受不了,它向外打一个战争,凝聚国内的民心,推动金融产业、拉动经济,也有可能,它的外交、军事,一定会保护它的经济强势地位。
中国的立足点在亚洲
南方周末: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能有什么机会呢?
王建:中国的机会在于“韬光养晦、绝不出头”,而等待美欧在一场对决中彼此消耗,从而涵养国家实力,等待21世纪前50年再次走向世界顶峰的机会。美国怎么崛起的?如果没有两次大战把老欧洲的国家实力内耗了,美国能起来吗?它发了战争财,别人打趴下了,当然就起来了。
中国最大的机遇不是在这场世界危机中争当世界的头,也不是带领发展中国家去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但是要在美欧冲突而无暇东顾亚洲时,争取和巩固自己在亚洲的正当利益。在美欧对决中中国两不相帮可以,但是谁也不要碰中国在亚洲的正当利益。
中国在亚洲的利益,是以中国为亚洲产业的整合平台,把中国的制造产业链向亚洲延伸,同时通过泛亚铁路、公路和航道的建设,把亚洲经济整合到一起。还应当考虑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地区金融整合,从这个角度看,我不同意把上海建设成中国金融中心的设想,因为从东南亚和东北亚地区看,珠三角地区才是亚洲的地理位置中心,并且有香港这个现成的发达国际金融港可以利用。上海是中国的经济心脏,在世界金融与经济危机日益深重且前景极为不明朗的时候,把上海推出去,等于是自己拆了防火墙,就不如借助香港和港币的实力,让珠三角地区率先走出金融开发的路子更稳妥,也为中国的亚洲战略铺了路。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戴志勇
日期:2009-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