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意见阶层”的崛起与“网络民主”的发展

时间:2009-03-26 14:39

 

 

   (一)“新意见阶层”的崛起实际上就是“网络民主”的发展

  最近,“新意见阶层”这一概念频频出现在媒体之中,过去似乎没有听说过,出处在何方?

 
  据我所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把这批关注新闻时事、在网上直抒胸臆的网民称为“新意见阶层”。大概这就是“新意见阶层”这一概念的最早出处。周瑞金(即“皇甫平”)先生非常关注这个概念,并对它作了较为详细的“肯定性阐释”,从此,它就开始广泛流行起来了。

  这当然是件好事,那么,“新意见阶层”是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呢?

  不是,它属于“继承性的发展概念”。“新意见阶层”这个概念是新的,但是,作为“╳╳阶层”所要表达的“新意见”,不是最近才崛起的,它是近二十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民主”(或曰“草根民主”、“平民民主”)迅速发展起来了,它既是“网络民主”的伴生物,又是“网络民主”发展的必然结果。

  那么,这个“新意见阶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阶层”呢?

  这个“新意见阶层”中的“阶层”并不是一个“特指群体”,属于社会学中的“假设群体”,根据我的研究,它是网络群体中最能反映民意主流的、最能关注社会发展中问题的、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特别强的、对弱势群体有天然同情心的、对贪官污吏特别愤恨的一个“假设群体”。所以,并不是只要在网上能表达“意见”的就算是“新意见阶层”。所以,“新意见阶层”是一个集合体,它是一个在亿万网民变成“电子人”后,在强烈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需求欲驱使下,以“电子民主”的这种新渠道、新平台尽情地表达自己意见的“假设群体”。这个“新意见阶层”属于“草根阶层”、“平民阶层”或“弱势阶层”。

  古人曰:“天下者,天下之人之天下。” “新意见阶层”将“天下人”对“天下事”发表的“天下意见”后迅速地形成“天下共识”,成为一种强大的、不可漠视的舆论力量。所以,它是社会民主的一种发展。

  在“网络民主”中发展的“新意见阶层”的确对社会民主生态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它可以绕开传统的信息渠道所设置的表达壁垒,将宝贵的公民意识的自觉性自由地表达出来,所以,这个“新意见阶层”不是最近才崛起的,它是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民主发展的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特殊形态”。

  (二)“新意见阶层”的崛起旨在分享社会的“话语权”

  的确是这样,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社会不能无视这个具有2.9亿、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的网民“意见”的存在。对“表达壁垒”的突破显然是社会的一个进步。

  “表达壁垒”是相对于“表达自由”而说的,包括言论自由、写作自由、出版自由,是开放的民主社会一个基本特征。应该说改革开放30余年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社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作为“表达自由”的核心——“话语权”上仍有不少遗憾。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当今中国的社会结构会呈现出“洋葱头形态”?为什么当今社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为什么弱势群体的利益会受到严重的损害?为什么在“十六大新政”后中央始终将维护群众利益放在极其重要位置?为什么……

  原因自然是复杂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弱势群体基本缺乏他们应有的“话语权”,在改革开放的某一段时期很少有人为他们的利益说话,因而他们的利益特别容易受到损害。然而随着“网络民主”的发展,“新意见阶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冲破了社会习惯性的“表达壁垒”,尤其是在“话语权”这个问题上,鉴于网络的诸种特点,如网络上爱管事的“婆婆”比较少,有的即使想管但是鉴于整个社会对网络“话语权”另开一面,因此网络上的“话语权”已经不是掌握在少数绝对权威者的手,网络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专为弱势群体利益呐喊的“高手”,随之而发生的是网络上的“话语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和可喜的转移。正因为如此,在前几年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互联网上的“网络民主”与所谓的一些“主流经济学家”之间开展了一场“激烈战斗”,那才是真正的“新意见阶层”的“崛起”时候,因为这才是体现了“新意见阶层”真正的价值。是啊,在此以前,所谓的一些“主流经济学家”真的有些不可一世的啊!社会的“话语权”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好像是只有他们才是真理的化身,而在他们笔下呢?马列主义不见了,见到的只是西方很时髦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理论之幽灵。在他们看来,社会严重的、超过了国际警戒线的“两极分化”是很正常的,几千万的失业工人和几千万失地的 “三无农民”只不过是改革所付出的一种所谓“代价”,他们压根儿就忘掉了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P364)所以,在这个社会背景下,社会广大民众借助于互联网这一平台,将一些“主流经济学家”不想高举的公平、公正的大旗高高举起,主张公平、公正、公开、规范和安全,坚决地、无情地向错误的社会思潮、错误观点作了不可调和的斗争。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迷信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有的学问也就不过如此,就以这次世界级的金融危机来说,有几个是预测到的?几乎是“全军覆没”;更有意思的是,有的重量级的“主流经济学家”,当中国的经济已经初显衰退迹象是,还在那里不断地调呼吁高利率、准备金率,中国的股市应声而泻。某些“主流经济学家”固执己见地坚持坚持要防通胀为主的货币政策,这种“固执己见”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决不可低估。

   (三)“新意见阶层”的崛起与“第三次思想大解放”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意见阶层”的崛起是相对“主流经济学家”而言的,它实际上就是“低层社会利益阶层”的崛起,是“弱势利益阶层代言人”的崛起,所以,“新意见阶层”与一
些“主流经济学家”的“战斗”实际上就是“第三次思想大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应该看到,“新意见阶层”的崛起既是“思想解放”的结果,也是“网络民主”的发展必然结果。而且还有一个正在发酵、演变着的一个事实:随着“新意见阶层”的“新意见”崛起,它正在逐渐由“非主流”向“主流”过渡。当然,这一过渡的时间是比较长的。

  尽管这是一些人不愿看到的演变。不过,因为舆论控制历来是执政者极其关注的大事,所以某些地方执政者只会“重视”它,而不会让它从“非主流”变为“主流”。

  其实,“主流”与“非主流”的距离不仅是相对的,而且是在一定条件下它是会彼此融合的,有时则是会相互转化的。譬如说,2008年被称为“网络问政年”,得到了执政者的高度重视,胡总书记和温总理等高层领导还在网上与网民沟通、谈心,这是谁能想得到的?!其中,不就是包涵着“彼此融合”的因素吗?此外,当国家碰到触动“国家利益”这根最敏感的神经时,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主流”或是“非主流”的问题了,譬如,2008年国内外华人网民对“藏独”3.14打砸抢烧暴力活动的谴责性抗议,对破坏奥运火炬传递的行为所形成的强大批判性舆论氛围等等,爱国是第一位的,“一致对外”是从来都没有怀疑过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只要随着中国民主政治改革的加速,“主流”与“非主流”之间的距离必然会大大缩短,到那个时候恐怕谁都不会去关心“主流”与“非主流”的了。所以,我这个想法并是一种乌托邦,而是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信心,一种期待。

  (四)“新意见阶层”的“利益诉求”和“网络监督”

  应该说,“新意见阶层”中“新意见”所代表的“利益诉求”与执政者的“为民执政理念”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最终是会趋于一致的。是啊,看一看“第三次思想大解放”中“新意见阶层”与一些“主流经济学家”之间“战斗”各自所代表的“利益诉求”或“利益倾向”;看一看“十六大新政”后的执政者为民执政理念的发展与“新意见阶层”中“新意见”的“利益诉求”;再看一看2008年“网络问政年”中的“问政”的“利益诉求”,就很难在对“主流”与“非主流”这个问题作出区分的了。所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即把网络新媒体提到与主流媒体一样的高度重视。

  的确是这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意见阶层”在过去几年中所发挥的舆论力量已经改变了、继续改变了中国的舆论生态,而且我还认为,“新意见阶层”所发出的“新意见”不仅仅是网民们本身的“利益诉求”,而且还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舆论监督”生力军,譬如,黑煤窑、厦门PX项目、华南虎、周久耕、“躲猫猫”等事件的发生,说明了民众对于社会事件参与意识大幅度地增加,说明了网络已经成为民众监督的一股力量。以“躲猫猫”事件来说,这次在云南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我国公安机关创造性地允许网民参与调查“躲猫猫舆论事件真相”,这好不好?当然好!说明了一些地方执政者已经开始高度重视这种“中国式的网络民主”,不得不从处理、制度方面作较大的改进,所以,我很同意王锡锌教授的以下这段评价:“从去年的‘虎’到今年的‘猫’,是一种非常大的进步,必将构成地方政府处理公共危机时官民在知情权问题上一个良性互动的标本。云南这一由官方主导的史无前例的民间维权监督行动,势必将成为类似事件的法治样本,对推动中国公民社会形成、促进公民权利意识觉醒和公民维权监督由自发走向自觉、由个体走向组织、由情绪走向理性不无破冰意义。” 

  所以,一位香港的有识之士这样评价我们的“网络监督”:“内地网民真是好厉害呀,正是他们的执着,令糊涂事件的当事人没法糊涂过关。”

  所以,“网络监督”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 “新意见阶层”的崛起必将成为推动中国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五)“新意见阶层”的崛起推动了社会民主的发展

  “新意见阶层”的崛起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方面,在现阶段我们的社会在民主发展问题上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另一方面,现阶段的“网络民主”在推动和发展中国社会的民主发展这个问题上,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成为一股不可漠视的重要力量。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公开性而谈民主制是可笑的。”这恰恰是过去的社会民主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互联网呢?它所具有的公开性、交互性、平等性等特性,不仅拉平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人们表达思想、传播思想、交流思想的距离,使人们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乃至政治生活的方式变得多样化起来,不仅使整个经济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诚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所说的:“通过网络这一新的平台,探索、培育和开辟出一条新的民主渠道,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我想“新意见阶层”的崛起正是党的十七大报告这一思想的体现。

  为什么这么说?我认为不仅仅是新技术的应用才使“新意见阶层”崛起的,更重要的因素是话语环境的改变。网友们能够在新的话语环境中自由发言,不受拘束,没有条框。什么叫民主?依我之见,民主并不像哲学家、政治学家说的那样,学问深不可测,它一点都不神秘,只要社会能达到我所说的以下“三个指标”,社会也就民主了:第一个“指标”是对普通老百姓、普通干部言的。若是普通老百姓、普通干部能说真话、不说假话,对领导干部能说批评的话而且一点都没有顾忌,那就算是民主了。第二个“指标”是对知识分子言的。知识分子起码的要求是什么?就是想将自己的观点、思想说出来,就是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说出一点自己的看法来,而在网络上知识分子的言论基本上是能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要求的。第三个“指标”是对社会舆论而言的。若是我们的社会一发生什么重大问题我们的媒体马上可以讨论了,大家都可以来一个“七嘴八舌”,社会氛围很宽松,也就算是民主的了。

  我想,在互联网的这个自由平台上这“三个指标”显然是能比较轻而易举地达到的,大大地突破了传统大众传媒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还能出人意料突破所谓的“寡头政治铁律”,“网络民主”的确能极大地提高民众政治参与的兴趣和能力,因而使当今社会的民主发展更加具有活力。

  “新意见阶层”的崛起的确推动了整个社会民主的发展。

 

 

                                               来源:光明观察
                                               日期:2009-03-24
                                               作者:邵道生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