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农民因病致贫风险高于城市居民

时间:2008-12-25 10:06

 


    17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医改专家刘国恩教授公布了中国城乡居民最新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居民健康状况变化不大,但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有一定的下降,城市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和服务需求基本保持稳定,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和需求均有较大的提高,健康、收入、促进、生产力、环境、行为等因素对健康有重要影响。

    农民慢性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该调查由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立项资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医药卫生研究中心负责设置和实施,在北京、西安、成都、昆明等4个城市展开。本次调查主要靠自评健康、慢性病、心理疾病3个主要指标反映城乡居民健康状况。

    调查显示,在健康自评方面,城市居民自评分数高于农村居民。虽然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保持在20.56%和20.04%,但5年来,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此外,农村和城市居民慢性病半年平均职业经济负担分别为305元和640元。农村居民相当于城镇居民经济负担的一半,但是年平均报销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别很大,分别为43元和265元。也就是说,农村居民仅为城市的六分之一。结合居民收入情况,农村居民慢性病经济风险比城市居民高出65%,因病致贫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城市居民。在心理健康方面,城乡居民有不同表现的心理状况不良,但农村居民明显高于城市居民。

    刘国恩教授说,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均不容乐观,但是鉴于当前社区建设医疗条件因素在城乡有较大差距,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更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农民应住院未住院率32.42%

    本次调查通过两周患病率、就诊率、年住院率、应住院而未住院率反映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服务利用。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高于城市,农村和城市分别为15%、14.3%。两周就诊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分别为14.1%和10.37%。年住院率农村居民为6.54%,高于城市居民的5.62%,但应住院未住院率高达32.42%,明显高于城市居民的26.9%。

    调查数据显示,健康对收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健康状况自评好者,年收入比自评差的高出10.2%,健康状况自评为好的比自评为差者高出13%。因健康状况导致收入差距在45岁-59岁最为显著。从1-100量表上看,一般人群平均每增长10分,人均收入差距会增加1%,而年龄在45岁-59岁居民每增加10分,人均收入差距会增加3%。

    刘国恩认为,以上数据揭示了健康是生产力这一理念的科学性。在疾病和医疗费用增长的情况下,促进居民健康,降低医疗费用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在社区的层面,尤其是在广大农村采取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从而改变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来源:广州日报
                                                     2008-12-18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