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企业节能如何给力2011 (大众日报)

时间:2017-01-13 10:00

 

 

   刚刚过去的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间,山东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成就,其中,尤以节能成果更为显赫。
  据山东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主任郑晓光介绍,“十一五”期间,山东如期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万元GDP能耗下降22%的节能目标。
  “十一五”全省节能目标的实现,与数目庞大的工业企业自主、主动节能密不可分。受省政府节能办委托,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和山东省科学院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联合完成的《山东省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状况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山东多数企业重视节能工作,已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内部节能制度。其中,八成半企业已建立能源计量制度和节能考核制度,近3/4已建立能耗统计与报告制度,已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和年度节能计划的也超过七成。
  同时,更为可喜的是,企业作为经济单元的节能降耗的实践,也得到了我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大多数企业“十一五”期间获得过不同级别的政策优惠或奖励,享受政府资金支持、税收减免、节能奖励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享受面比较宽的政策主要有:节能专项资金和节能奖励,占总数的13%;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设备免税政策,比例在5%-9%之间;循环经济试点及项目示范,占总体的3%。
  另外,由于多数企业建立了专业的节能制度,配备了专门的节能人员,加上近年来政府的大力指导、技术的不断进步,我省多数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水平不断提高,有关评价显示,我省超过40%企业的能耗水平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节能水平尚有提升空间
  “十二五”是全省经济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国家和省继续把万元GDP能耗作为一项重要的约束性指标。2011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一季度,“两高”行业可能出现较快增长,能耗反弹压力较大,完成指标面临巨大挑战。
  《报告》显示,目前,我省年用能万吨以上工业企业有1400多户,能耗约占全省工业企业用能的70%以上,这些企业是我省能否顺利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的关键。
  尽管“十一五”期间我省的企业节能取得很大成就,但仔细审视后,会发现,我省部分企业仍缺乏节能的自省意识,自我挖潜水平有待提高,总体节能水平尚有提升空间。”省节能办资源节约处处长王玉刚对记者说,“节能研发及培训投入偏低,认“奖”不认“罚”心态明显。”
  就节能面临的困难而言,相关调研显示,说明部分企业尚缺乏自省意识,“博弈”心态明显,更愿意强调客观困难,而对企业自身的主观努力检讨不足;在节能投入上,多数企业倾向更愿意将节能资金投在“看得见、见效快”的地方,将资金投向了购买、改造设备上,而对“自主创新”和“提高人的素质”两个促进企业节能的内部深层次因素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对“节能技术研发”和“人员培训”方面的投入少而又少;多数企业更愿意获得“政府资金扶持”和“政府奖励措施”,而不想在节能有效措施评价上,认为被“政府严格指标要求”能够有效解决节能问题只有4.3%,远低于选择“政府资金扶持”和“政府奖励措施”的比例,显示出在“奖”和“罚”上,企业普遍认“奖”不认“罚”。
  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主任张晓表示,通过调查,发现我省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调查中,不到两成企业认为自身节能水平高于国际先进水平,明确表示自身节能水平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则超过三成,认为刚刚能与国际先进水平持平的占50.2%。”他说。
      成本核算是节能主要动力
  作为市场经营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实体,用能企业在成本核算中,如果得出“得大于失”的结论,那么企业节能才有最主要动力;行政压力和政策诱因虽然有一定作用,但很难成为长期的、持续的动力;同时,采取各种手段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能对节能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从《报告》的调查数据也能得到明显的佐证。《报告》显示,调查发现,3/4的企业将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经济压力看作企业节能的首要动力;其次是“社会责任”,占61.6%;值得注意的是,将“节能收益明显大于成本”作为节能动力的占54.3%,仅位居第三,这显示目前的节能技术尚需改善,收益有待提高;而将取得“政府政策优惠及银行贷款优惠”及“上级严格指标要求”当成节能动力的比例较低,均不足1/4。多数企业认为即使大幅增加节能投入,节能潜力提升也未必明显。
  从调查情况看,节能技术改造被认为是促进节能工作的最有效措施;在节能投入上,多数企业将资金投向了购买、改造设备上。可以看到,企业认为的有效节能措施仍主要集中在技术和设备方面。相比而言,认为征收碳税和提高能源价格能促进节能工作的企业极少,企业普遍存在抵触心理。对于企业尤其是高能耗企业来说,节能必须以不妨碍发展为基础,通过增加成本、限制企业用能来实现企业节能属于本末置,难以接受。
      节能潜力继续提升遭遇瓶颈
  也有一个问题值得各级政府和节能主管部门重视,那就是,在谈及未来的节能潜力时,企业家表现出较大的矛盾心理——想节能必须花钱,花了钱未必节能。
  “缺钱、缺技术和设备”是企业开展节能工作的主要困难,多数企业认为节能潜力和投入密切相关,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即利用节约的成本抵消增加的成本),超过七成企业表示节能潜力在10%以下,认为节能潜力超过20%的仅2.7%。
  企业节能降耗除了自身努力外,也需要节能产品供应商的技术支持。调查发现,企业对节能产品供应商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节能降耗相关技术的科技含量,进而大幅度降低企业的能耗(71%);二是提供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管理模式的交流平台,使企业准确及时的了解和选择节能降耗技术产品(70%)。现有节能信息、技术交流节能平台离企业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亟需加强;政府也应该加大在相关层面的投入,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为企业节能提供服务。  
  《报告》分析,企业节能除了需要技术支持、资金保障之外,也需要节能管理的创新。调查中,多数企业认为政府应加强在节能管理工作上指导和支持——2/3的企业希望政府能建立科学的节能目标责任和考核制度等,让企业有章可循;超过半数期望政府能出台更多的财税支持政策,做企业节能坚强的后盾;近半数企业期望政府能进行节能战略规划工作,让企业明确节能发展方向。
  有关专家表示,“十二五”期间,企业的节能工作也许会进入到另一个比较艰巨的阶段,不仅需要资金的投入,更需要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创新。因此,要实现企业整体节能技术和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提升节能产品技术水平,还要优化信息交流平台,而政府提供指导和支持,更是企业提升节能管理关键中的关键。而在这方面,我省目前红红火火开展的合同能源管理,可能会帮企业突破这一系列瓶颈。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推进节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节能工作将呈现出更加制度化、产业化、技术化、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我省节能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长效机制,强化节能目标考核,加快节能技术进步,突出重点领域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执法监察,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万元GDP能耗降低目标任务。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1021856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