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后全运效应”公众调查情况的通报

时间:2017-01-09 11:02

 受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组委会委托,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开展了“后全运效应”民意调查。现将调查结果通报如下:
      本次调查以保持和发展全运成果为主题,先后通过两个阶段的电话访问,完成了全部调查内容。第一阶段调查,在今年4月十一运会闭幕半年后进行,主要是了解公众对全运后城市建设与管理状况的评价,调查对象以全运主会场济南市城市居民为主,同时兼顾青岛、日照、滨州等三个承办项目较多的城市, 并特地选取了承办全运项目的县级市滕州。第二阶段调查,在今年8月十一运会闭幕10个月后进行,主要是了解公众对全运后社会经济综合效应的评价,调查对象以济南、青岛两市城市居民为主。按照科学、有效、规范的调查原则,本次民调共完成调查样本4159个。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主要调查结论为:
      一、全运会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积极而巨大,尤其是对主会场济南市的推动作用尤为明显。通过对舆情关注点的深入分析,特别是重点对济南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间房价和物价两个公众最关心的维度进行考察,公众总体评价积极,认为未出现明显的负效应,更没有留下后遗症。
      从房价考察发现,济南市房价同比增幅明显低于全国增幅,同期全国大多数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增幅大体为济南市的2倍。这说明,通过举办全运会,济南房地产市场在得到繁荣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因此形成泡沫,总体走势平稳健康。
      从物价考察发现,全运会并未造成商品供应短缺。尤令人惊讶的是,2009年10月全运会举办期间,物价增幅竟创出09年下半年新低。这说明,一是山东省经济实力强大,物资丰富,供应充足;二是全运会期间组织管理有序,调度得力,既保障了赛会各种需要,又实现了市场繁荣,物价稳定,满足了市民日常生活需要。
      由此可见,赛会拉动了房价上涨,但没有激发房地产泡沫,房地产市场发展处于健康轨道;带动了第三产业大发展,繁荣了地方经济,但未出现物价上涨,更未影响市民正常生活。总体上,全运会有力推动了举办城市经济发展,并未出现所谓的“挤出效应”、“低谷效应”、“泡沫效应”。
      二、公众普遍对成功举办全运会充满自豪、感念之情。83.2%的市民对十一运会记忆深刻,感触良多;主会场济南市民对全运会感情尤深,心怀“念念不忘”的比例高达89.5%,其怀有“感激”、“自豪”、“怀念”之情的分别达67.3%、63.6%和51.9%,普遍高于其他城市。同时发现,全运会加深了市民对所在城市的感情,大大提升了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我爱我家”成为多数公众的心声。
      三、全运会留下丰厚财富,为老百姓带来实惠多多。调查发现,全运会大大激发了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主人翁意识,86.5%的市民对“后全运时代”的城市建设管理表示密切关注;对全运会以来的城市交通专项整治措施满意度较高,普遍认为全运会明显改善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服务窗口的形象,提高了市民文明素质,推动了全民健身的高潮,城市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
      四、全运会各举办城市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节后综合效应”,城市面貌与全运期间相比有所退步,主会场济南尤甚。调查发现,市民在对全运后各方面努力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坦言现在城市的整体面貌很难与全运期间相媲美,对市容环境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均有所下降。十一运会期间,市民对环境卫生、空气质量、绿化美化、夜景亮化的好评度分别为92.4%、83.9%、90.5%和84.8%,本次调查则分别下降为70.4%、55.9%、72.6%和69.3%。具体到每个城市而言,主会场济南的“节后综合效应”最为明显,其次是滨州和青岛,日照则相对较轻。
全运会是特定条件下在特定时间以特别之举完成的特大盛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全运高潮及辉煌难以复制和重现。就一般重大活动规律来讲,在“节前”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临战”状态,并在“节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公众对城市整体面貌的满意度极高;“节后”虽然相关工作仍然紧抓不放,但随着重大活动的减少,全社会趋于平静,市民情绪由居高点回复原点,部分市民可能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各项指标的公众满意度也随之有所下降,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节后综合效应”。     
      我们认为,“节后综合效应”的产生实属自然。要求城市天天都像全运会期间的生活,就像老百姓奢望天天过年一样,是不现实的苛求。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