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山东省大学生课外读书状况调查

时间:2017-01-09 10:59

 报告撰写:许鑫  调研团队指导教师:泥安儒
团队成员:张雪   李明珠   张小伟
2009年10月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液”。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到“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再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书籍的营养滋润了古今无数人干涸的心田。时光荏苒,书籍的魅力是否依然如故?
大学生是清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在长期应试教育体制的圈囿下,在社会浮华焦躁之气的浸染下,他们是否还能够潜心读书、尽享读书之乐?大学校园是否依旧书香四溢?
本调查是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联合举办的“调研山东(2009)”大型社会调查活动的项目之一,由山东大学泥安儒教授组织团队完成实地调查工作,由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主持问卷设计、数据统计以及报告撰写。
本调查所指的读书,是指课外读书,即大学生阅读教材之外书籍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山东省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首先,从全省范围内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中随机抽取一所院校,为山东大学(样本为150人),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中随机抽取两所,分别是烟台大学和聊城大学(考虑到高校地域分布,山东省东西部各选一所,每所学校150个样本,共300人),职业技术类专科院校随机抽取两所,分别为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和山东商业职业学院(每所100个样本,共200人);然后在抽取的5所院校中按照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院系、专业、班级,直至大学生个体。
本调查采用结构式访谈法获取资料,最终获得有效样本650个。置信度为95%,允许误差e=0.038。
经过对所得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所得主要结论如下:
——多数学生读书浅尝辄止,读书少,买书少,读书时间难以保证:3/4以上学生每天读书不足一个小时,六成以上每学期课外读书不足5本,逾八成每学期购买课外书在3本以内。
——多数学生课外读书方式粗放浮躁,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效果欠佳:八成以上学生没有课外读书计划,仅一成习惯做课外读书笔记,“图书馆借阅”和“网上浏览及下载”是其课外阅读的主要途径,2/3认为课外阅读并无太大裨益。
——大学生整体文学素养不容乐观:尽管多数大学生为开拓视野、提高修养而读书,将文学名著和通俗小说当做“最爱”,但仅14.5%通读过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对国外文学巨匠作品的了解也有待提高。
 
一、多数学生读书浅尝辄止,读书少,买书少,读书时间难以保证——3/4以上学生每天读书不足一个小时,六成以上每学期课外读书不足5本,逾八成每学期购买课外书在3本以内
1、3/4以上的学生每天读书不足一个小时
调查显示,27.7%的大学生基本不读课外书,48%平均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内,两者合计,75.7%的大学生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小时(见图1)。

 

图1 大学生日均课外阅读时间(%)
    2、六成以上学生每学期课外阅读数量在5本以下
调查发现,一学期下来,9.8%的学生没有完整读过一本课外书,52.2%读书数量在1—5本,两者累计,62%的学生每学期课外读书不足5本(见图2)。

 

图2 大学生每学期读课外书的数量(%)
3、逾八成每学期购买课外书在3本以内
调查中,超过三成学生表示从来不买课外书,超过五成学生每学期购买课外书的数量屈指可数,在3本以内(见图3)。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学生每学期购买图书的数量并无差异,可见兴趣和爱好才是制约大学生买书的关键。

 

图3 大学生每学期购买课外书的数量(%)
 
 
二、多数学生课外读书方式粗放浮躁,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效果欠佳——八成以上学生没有课外读书计划,仅一成习惯做课外读书笔记,“图书馆借阅”和“网上浏览及下载”是其课外阅读的主要途径,2/3认为课外阅读并无太大裨益
1、超过八成学生没有课外阅读计划,仅一成做读书笔记
调查显示,大学生课外阅读随意性较强,多数学生习惯于信手拈来、随便读读,制定详细阅读计划、合理规划阅读时间的仅有17.1%(见图4)。

 

图4 大学生课外阅读计划制定状况(%)
调查同时显示,在读课外书时,多数学生采用“走马观花”式的浏览或跳读,能够精读反复咀嚼的只有37.7%(见图5),而能做课外读书笔记的学生则相对更少,仅有10.5%(见图6)。

 

图5 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

 

图6 大学生课外阅读做读书笔记的状况(%)
2、大学生课外阅读选择受同学、朋友影响最大,缺少读书氛围是制约大学生读书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大学生读书有着很强的从众倾向,受同辈影响较大。44.3%的学生认为同学和朋友最能影响自己选择某本课外书,其次是社会舆论的评价,占23.8%。令人惊讶的是,父母等亲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非常小,仅占4%(见图7)。

 

图7 最能影响大学生读某本课外书的外在因素(%)
调查显示,72.9%的大学生将缺少读书氛围作为制约课外阅读的因素,其次为“没有时间”和“不知道读什么书好”,分别为68.4%和66.2%(见图8)。

 

图8 制约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3、“图书馆借阅”和“网上浏览及下载”是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途径
调查发现,“图书馆借阅”和“网上浏览及下载”是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途径,分别占86%和73.1%。图书馆借阅作为大学生读书的经典方式,现今仍最受欢迎;而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电子阅读成为一种流行阅读方式也实属自然。若干年前广为流行的“租书”则离现代大学生渐行渐远,仅13%借此方式读课外书(见图9)。

 

图9 大学生读课外书的途径(%)
4、仅1/3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收到了预期效果
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作用持肯定态度,近六成学生认为读课外书可促进专业学习,仅3%认为课外阅读与专业课之间有较大冲突(见图10)。
但就个体而言,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读书效果欠佳,近五成半认为自己课外阅读效果一般,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更有11.4%的大学生认为课外读书对提高自我作用较小或基本没用(见图11)。

 

图10 大学生对课外阅读和专业学习的看法(%)

 

图11 大学生对自身课外阅读效果的评价(%)
 
三、大学生整体文学素养不容乐观——尽管多数大学生为开拓视野、提高修养而读书,将文学名著和通俗小说当做“最爱”,但仅14.5%通读过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对国外文学巨匠作品的了解也有待提高
1、开拓视野、提高修养是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
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将开拓视野、提高修养当做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占45.1%,另有27.8%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和爱好。相比而言,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并不强,以满足学业需要、增加就业筹码为目的而课外阅读的仅占7.2%(见图12)。

 

图12 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
2、文学名著和通俗小说是大学生喜欢读的课外书籍
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喜欢读的课外书籍中,呈现出明显的梯次性,第一梯次为文学名著和通俗小说,所占比例分别为45%和44.7%;第二梯次为人物传记、时尚类课外书,所占比例分别为28.7%、22.1%;另外,其他各类图书受欢迎的比例均在20%以下,位居第三梯次(见图13)。

 

图13 大学生最喜欢读的课外书籍(%)
3、仅14.5%通读过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对国外文学巨匠作品的了解也有待提高
综上所述,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质量均难以保证。因此,尽管多数大学生为开拓视野、提高修养而读书,将文学名著和通俗小说当做“最爱”,但其整体文学素养仍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仅14.5%的大学生完整的读过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更有22.3%的学生直言一本都未读过(见图14)。
同时,在针对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海鸣威等国外文学巨匠基本文学常识的考察中,大学生的回答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除对海鸣威有关文学常识回答的正确率为80.2%外,其余均不足八成(见表1)。

 

图14 大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的状况(%)
表1 大学生对国外文学家国别及代表作的正确认知度

   正确率
作者
国别 代表作 全部
莎士比亚 英国84.2 《哈姆雷特》      82.6 74.2
巴尔扎克 法国74.5 《人间喜剧》      77.4 63.7
泰戈尔 印度84.6 《飞鸟集》        84.0 76.2
歌  德 德国78.0 《浮士德》        83.7 71.8
托尔斯泰 俄国80.9 《安娜·卡列琳娜》76.8 68.2
海鸣威 美国81.5 《老人与海》      94.9 80.2
 
 
 
 
四、调查建议
本次调查表明,“读书郎们少读书”,当代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这与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关系甚密。作为应试教育的接受者,大学生在高考前时间紧、压力大,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课外阅读;乍进高校之时,多数大学生神经倏然放松,课外读书动力亦显不足;待熟悉了高校的相对宽松的环境之后,他们又不得不面临就业、考研等一系列生计压力,难得课外阅读的闲情逸趣。因此,多数大学生始终难得读书的从容,难以成为读书的主人。为此,本调查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精英,是祖国的明天和希望。如今,鲜有大学生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仰望星空”的情怀。对大学生而言,能力不足固然可惜,信仰缺失尤令人担忧。为此,应帮助大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成为民族明天的脊梁。
2、高校应高举人文大旗,弘扬大学精神。高校应该是思想的自由殿堂,知识的广袤海洋;应该是科技主义的塑造者,人文主义的培养者。无法回避的是,很多高校功利主义明显,学术氛围淡薄。让大学回归本位,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涵养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怀。惟有如此,高校毕业生才能更具竞争力,高等教育才更有希望。
 
附录:              
样本背景资料
本调查于2009年8月份完成,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调查了山东大学、烟台大学、聊城大学、山东商业职业学院、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5所高校650个样本。
1、样本性别分布


2、样本就读学校层次分布

 
3、样本专业分布


4、样本年级分布


5、样本生源地分布

版权所有 © 2010 山东民意网
鲁ICP备10204905号
您是第位访客